您好,欢迎光临杂志社之家【官网】! 加为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期刊中心 · 论文欣赏 · 发表流程 · 期刊验证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现在是: 请记住我们的永久网址:www.zazhishe123.com 
本页位置:首页>>论文欣赏>> >>教育文艺论文 www.zazhishe123.com
 ※ 期刊导航
经济管理
教育文艺
医药卫生
社科法律
农业科学
工业技术
建筑工程
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
相关最新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之我见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转场镜头
·浅析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提
·超负荷运动对心肌损伤作用的研
·当前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现状
·论志愿者社团与学生社会责任感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公信力建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中应注
教育文艺论文  
今草产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发布时间:2011-10-18 17:38:30  本文已点击 24283 次
 
 摘要:本文从可能性与必然性两个方面来看今草的产生。今草产生的可能性主要从书写工具的改良来阐述,今草产生的必然性从章草在书写方面的局限性及汉字发展的内部动力两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章草 今草
 
关于今草的产生,历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今草是汉末张芝所创,张怀瓘《书断》云:“案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之所造也。”“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句中“草书”指的是今草,张伯英即草圣张芝。关于张芝创今草,有诸多疑点。从出土文字资料来看,张芝所处的时代尚处于今草的萌芽阶段。《淳化阁帖》中传为张芝的《冠军帖》用笔淋漓酣畅,使转法度严谨,已经是成熟的今草。根据字体的发展规律,此帖不可能是张芝的作品。
另一种认为今草是东晋王羲之所创。张怀瓘《书断》所引欧阳询《与杨驸马书章草前文批后》云:“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从出土文献可知,三国、魏晋时期即有比较成熟的今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已经具有较多的今草特征。
其实,某一种字体的产生不可能为某一人所创。书法家只有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整理、美化的作用。我们只是习惯上把某一种字体说成是当时的某一名人所创。说张芝、王羲之创今草就像我们说仓颉造字一样。张芝时代是今草的萌芽阶段,而王羲之时代应该是今草的成熟阶段。
 
一、今草产生的可能性
字体的产生与演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今草的产生,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与书写直接联系的书写工具的改良。
 
1、造纸术的改进。
考古发现证实,我国西汉时期就有了用于书写、绘画的纸。但是,由于早期造纸原料昂贵,制作技术不发达,因此,纸只是宫廷和贵族的用品,竹木简牍才是主要的书写材料。汉代简册按不同的书写内容有一定的长度规定。一般的简牍都是长23厘米左右,宽1厘米。这类简用于普通的书籍、文牍。这种简只能写一行字,要在一支简上写尽可能多的字,还要让字清晰可读,只有把写扁一点,这也是章草呈横势的原因之一。
东汉和帝时期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生产出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蔡侯纸”。 于是,纸成为和简牍并用的书写材料。纸与简牍相比,篇幅宽大,行笔不受约束,没有必要把字尽量写成横势,同时纸张吸墨既快又多,这为被称作“一笔书”的今草奠定了物质基础。
 
2、毛笔的改良
毛笔是古代书写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早在商代,就已经使用毛笔了。现代人能见到的最早毛笔实物是战国时期出国的毛笔。汉代的毛笔发现比较多,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167好号、168号西汉早期墓葬中,分别出土毛笔各一支。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烽燧遗址发现毛笔一支,通长20.8厘米,笔头长1.2厘米。从发现的毛笔实物可知,西汉毛笔沿袭战国制法,笔都较小。这样小的笔蓄墨量少,很难写出今草中那种连绵不断的线条来。
东汉时期,章草已经形成,书法家群体也出现了,章草向艺术化的方向演化,因此,书法家对毛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章帝是书法家曹喜曾作《笔论》一卷。关于制作笔头的方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有汉末魏初韦诞《笔方》一文。东汉书法家张芝也善制笔,张怀瓘《书断》中记载韦诞将其所制之墨与张芝笔、左伯纸并称。甘肃博物馆陈列有武威地区出土的汉晋时大笔和抓笔,笔毫有长锋和短锋之别,长锋有9厘米左右。可见,东汉时候的毛笔已经解决了涵墨量的问题,毛笔中只有蓄有足够多的墨汁,才能够一次性地写出多个笔画。可以说东汉的毛笔具备了写今草的条件。
 
二、今草产生的必然性
1、章草的局限性
章草本是“趋急速“之书,可是受八分影响,成熟的章草讲究波磔,书写速度严重受到影响。特别是东汉以杜操为首的书法家群体对章草整理、美化之后,章草成了一种法度森严、不能率性而为的字体。章草已经渐渐脱离了实用,成了一种供书法家们抒发性情、展示才艺的艺术。一般人要写出符合当时美的标准的章草字体来,非得下苦功夫来练习。赵壹《非草书》中有生动的描绘。“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难怪赵壹发出感慨:“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
然而,在大量日常的稿件和书信中,有些字只要自己能认识,或者不影响交流就可以。显然字字独立,讲究波磔、字字独立的章草达不到这个要求。为了适应快速书写的需要,必须对章草进行改造。只要在书写章草时去掉波磔,把上一字的末笔向下一字的首笔方向运动,今草已经呼之欲出了。
 
2、汉字发展的内部动力
汉字是致用的工具,决定了文字有两种发展方向,即简化和繁化。文字的简化方便书写,繁化方便识读。草书正是应简化的要求而产生的。早在古隶阶段就出现了草书的萌芽。古隶中有些字体通过简化、连接、省略等方法而达到形体的简化和书写的便捷。西汉宣、元时期,章草初步形成。章草的形体比篆书、隶书都简易。到了东汉,由于受八分影响,以杜操为首的书法家们对章草进行了整理和美化。这样,笔画讲究波磔的章草已经适应不了快速书写的需求,必须有新的字体来代替章草。汉末出现了比章草书写快捷的行书和楷书,与此同时,在隶草的基础上,今草也萌芽了。行书和楷书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字体。然而,汉字追求形体的简易和书写的快捷是不会停止的。两晋时期,在形体上比行书更加简易的今草也形成了,满足了当时快速书写的要求。
今草的形成是顺承了汉字发展的简化趋势。是文字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唐兰. 中国文字学[M].2001年6月第1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华人德.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1999年10月第1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历代书法论文选[C].1979年10月第1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
 
版权所有 杂志社之家 www.zazhishe123.com
邮箱:zzszhubian@163.com
 京ICP备11012354号-3 技术支持:快速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