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水运》杂志社!现在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繁体中文
《中国市场》杂志社 《中国水运》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运报刊社
国际刊号:ISSN 1006-7973
国内刊号:CN 42-1395/U
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龙源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水运》杂志社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运报刊社
国际刊号:ISSN 1006-7973
国内刊号:CN 42-1395/U
联系我们 / CONTACT
《中国水运》杂志社
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学术期刊,CN、ISSN双刊号齐全。
请广大作者直接点击栏目上的“在线投稿”进行投稿,审核更快。如您邮箱投稿,邮件主题必须是此标准格式:作者姓名、《刊名》、论文题目。不然不予审稿,特请注意。 
 杂志社唯一官方邮箱:zzszhubian@163.com 

时事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报道
进一步扩大进口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进口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提出“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并通过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口关税、增加特色优势产品进口、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向世界释放中国扩大进口的积极信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进一步扩大进口为抓手,推动外贸领域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也是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让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惠及全球的重要举措。

我国长期坚持扩大进口并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立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进口国内短缺物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一方面弥补资源缺口、增加市场供给,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提高技术水平、完善产业结构,为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国进口规模迅速扩大,货物进口从1978年的109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436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4.5%;服务进口从1982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39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7%。

加入WTO后,我国认真履行开放承诺,大幅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紧缺能源资源、优质消费品和高端服务。我国平均关税税率由2001年的15.3%降至目前的9.8%,2015年贸易加权平均关税已降至4.4%,贸易自由化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同时,我国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技术服务、旅游、商务服务、金融等服务进口。2017年,我国货物进口18410亿美元,是2002年加入WTO时的6.2倍;服务进口4676亿美元、逆差2395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10.1倍和798.3倍。

进一步扩大进口是融入国际分工合作、有效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供给质量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提高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和关键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质量。在这两条途径中,进口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使国内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升级改造和创新力度,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可以通过进口代表物化资本的高端生产设备、关键零部件、仪器仪表等,利用比较优势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提高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质量。从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发展历程看,扩大进口对于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供给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正处在由低层次供需平衡向高层次供需平衡跃升的关键时期,存在着低端供给相对过剩、中高端供给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进口与国内产品功能相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商品,虽然短期内可能降低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但长期看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经营理念,有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技术水平。通过降低进口关税、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措施,以企业为主体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实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有利于提升我国生产要素和中间投入品的质量,扩大优质产品供给。

进一步扩大进口是提升消费者福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提升消费者福利是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提升消费者福利的主要途径就是进口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具备成本优势的产品,扩大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范围,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增加消费者效用。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由传统的模仿式、排浪式、生存型消费模式向新型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型消费模式转变,对于健康饮食、医疗康复、信息通信、文化创意等领域优质特色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但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意、营销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相当一部分商品和服务领域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如在高端药品、高品质保健品等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生命和健康的领域,国内产品技术含量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差距较大;在文化、体育、旅游、住宿等高品质服务领域,国内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整体仍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另外,很多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工艺品、电影、音乐等商品和服务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补充。去年年底,我国大幅度下调了部分化妆品、咖啡机、智能马桶盖、婴儿尿布尿裤等消费品进口关税,延长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今年又取消28项药品的进口关税,绝大多数进口药品特别是有实际进口的抗癌药将实现零关税。这些重磅措施符合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方向,消费者将享受到种类更丰富、价格更实惠、购买更便捷的进口商品,实实在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对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提升进口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具有积极作用。

进一步扩大进口是推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

“二战”后不少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对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在经济起飞阶段维持一段时期的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较快积累,增强进口能力,提高国际国内市场信心,但顺差规模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会干扰本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也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因此,在具备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和抵御国际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长期目标是宏观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构筑长期稳定国际经贸关系的必然选择。

国际金融危机前,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一度达到近10%的最高点,外汇占款大量增加,给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带来压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积极扩大进口,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迅速回落至4%以下的合理区间,有效缓解了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面临的压力与干扰,也推动了更加平衡的国际经贸关系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放型经济大国,外汇储备充裕、抗风险能力较强,早已超越追求顺差积累外汇、推动经济起飞的阶段,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成为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声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通过主动扩大进口,将经常账户顺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供需平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提升多双边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内在必然要求。

进一步扩大进口是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竖旗立帜的重要标志,解决了人类发展理念层面的重大问题。“一分理念,九分落实”。我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首倡者,需要实实在在的抓手使之落地生根,也正在务实推出包括扩大进口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发达经济体保护主义逆风阵阵,但广大发展中国家仍迫切希望参与国际分工,通过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此形势下,我国高举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旗帜,不仅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达沃斯论坛等多边外交场合呼吁构建开放包容、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让我国开放成果和改革红利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了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包括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加快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进程,以及即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我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未来5年预计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让全世界的商品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国内市场,有利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强化互利合作共赢关系,构筑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李大伟 杨长湧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发布日期:2018/5/26 12:32:28  已经浏览 129912 次
版权所有 © 《中国水运》杂志社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