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畜牧兽医》杂志社!现在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繁体中文
《中国市场》杂志社 《甘肃畜牧兽医》杂志 主管单位:甘肃省农牧厅
主办单位: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甘肃省畜牧兽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6-799X
国内刊号:CN 62-1064/S
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龙源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甘肃畜牧兽医》杂志社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甘肃省农牧厅
主办单位: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甘肃省畜牧兽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6-799X
国内刊号:CN 62-1064/S
联系我们 / CONTACT
《甘肃畜牧兽医》杂志社
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学术期刊,CN、ISSN双刊号齐全。
请广大作者直接点击栏目上的“在线投稿”进行投稿,审核更快。如您邮箱投稿,邮件主题必须是此标准格式:作者姓名、《刊名》、论文题目。不然不予审稿,特请注意。 
 杂志社唯一官方邮箱:zzszhubian@163.com 

优秀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研究
 

不同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研究

辉县市洪洲乡人民政府 河南辉县 453600李建功

【摘要】我国许多地区以玉米作为主要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某省的玉米播种面积较大,约为168.5hm2,其总产量的在该省的粮食总产量中的占比约为62%左右。该省玉米的单位产量,基本保持在5200kg/hm2,单产能力不足,与玉米种植的最优化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省的旱地面积在其中耕地面积中的占比约为83%,应受到气候的影响较大,玉米种植的密度没有相应的标准进行衡量,对于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较大,即在单位面积内,玉米的种植密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产量会达到最优,且玉米的性状也会达到最佳,如果超过该指标或者低于该指标,均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简单阐述了对于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关系的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为提高玉米产量进行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产量;性状;关系;影响

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人均占有量较低。玉米作为我国许多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或者粮食作物,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保持粮食的产量,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即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产量。在我国现代耕地状况的条件下,扩大种植面积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需要在提高单位产量上进行深入的研究。长期的实践证明,气候环境、种植密度、栽培技术、植物管理等对于单位面积内玉米的产量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施肥水平的不断优化,现代玉米种植的密度普遍较高,对于调控其种植结构及密度,优化种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内玉米产量及改善其性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实验地区的基本概况

实验的地点位于某地区,该区在气候带的划分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保持在9.5℃,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837.8小时,平均降水量约为437.5mm,一年中气温超过10℃的积温保持在3450℃~3650℃之间,无霜期的时间超过150天,试验田的土壤构成为沙质土壤及褐土性土,在使用农家肥前后,土壤中的肥力成分对比为:有机物 使用前的含量为7.325 g/kg,使用并收获后的含量为8.387g/kg全氮 使用前含量为0.068g/kg,收获后含量为0.069 g/kg速效磷 使用前含量为6.95 mg/kg,收获后含量为7.56mg/kg速效钾 使用前的含量为95.67 mg/kg,收获后含量为103.57mg/kg碱解氮 使用前的含量为27.53mg/kg,使用并收获后含量为36.73mg/kg

2.基本材料

作为实验材料的玉米型号选择先玉335,肥料主要为当地农场经过腐熟后的农家肥,复合肥使用某厂生产的硝酸磷肥,该复合肥的氮含量为26.3%,磷含量为11.7%

3.实验方案

先对试验田整体进行处理。在前一季收获后,把玉米的秸秆实施粉碎处理后,作为肥料投入田内,在使用农家肥进行表面播撒,用量为 60 m3/hm2,复合肥的使用量为750 kg/hm2,表面施肥之后即可进行深度为35cm的耕作,再进行旋耕镇压出处理,实验的基本方案是先将试验田进行单因素随机分组,反复三次,并将密度设置5个不同的值,分别是4.50万株/hm25.30万株/hm26.10万株/hm26.90万株/hm27.70万株/hm2,,小区面积为63.5㎡,每个小区域种植7行,进行等行距种植,一般行距保持在60cm左右,左右,每行的长度为13米,宽5米,每个小区域试验田之间无需设置田间道,每组试验田之间需要设置宽度为0.8米的田间道,共同管理。播种的日期为201255号,采用人工播种的方式,按照上述的参数进行播种[2]

3.2性状调查

在收获期内,对每一个小区域内较为中心的位置的其中2行,面积约为5㎡中随机选择10株,对其高度、穗位的高度、秃尖长度、茎杆粗,并从踩下20个玉米穗,将其穗的长度、穗粗、百粒玉米的质量,最后将该5㎡内的玉米进行彻底收割,晾干并脱粒,称重,计算产量。

3.3计算水分利用率

对于玉米在生长期内水分消耗量的计算,需要参考张正斌等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估算模型,并参照马天恩等人研究方法将其进一步简化,其计算公式包括一下两组:EET=△WP,其中EET表示玉米生育期内的水分消耗量,单位为mm;△W 表示土壤贮水量在一定时间段的变化量,单位为mmP表示该时间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mmWWUEGGY/EET,该公式中WWUE表示经济学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率,GGY表示经济学产量[3]

3.4数据统计

利用ExcelDPS数据处理系统对于结果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并对比分析。

4.结果分析

4.1不同种植密度对于成熟期玉米性状的联系

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的高度、穗的高度,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当种植密度处于6.90万株/hm27.70万株/hm2时,其高度明显优于其他组,而其他的4.50万株/hm25.30万株/hm26.10万株/hm2组的各项指标,数据差异不明显。该趋势的变化说明,种植密度的提高,各个玉米株在进行生存竞争中,为了得到更多的光照,茎秆的垂直向生长能力更强,且茎秆粗壮程度逐渐减低,穗长缩短,穗粗及百粒玉米质量明显下降,秃尖情况严重。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4.2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联系

不同种植密度对于玉米的产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上述实验的结果显示产量最高的组别为6.90万株/hm2组,产量为12359.7kg/hm2,不同密度的产量的排位顺序为:6.90万株/hm26.10万株/hm25.30万株/hm27.70万株/hm24.50万株/hm2,该组的产量与其他组的产量存在明显的优势。另外在其他四组中,7.70万株/hm2组与4.50万株/hm2组的产量差异明显;6.10万株/hm25.30万株/hm2的差距较小,6.10万株/hm2组与5.30万株/hm2组产量的差距不明显。

4.3不同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回归的关系

当种植密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时,玉米的产量会和密度成正比,即前者随后者的增加而提高。种植的密度与产量回归的函数关系表达为:Y-504.73X26 241.3X7 234.1。如下图所示。玉米产量从玉米种植密度在4.50万株 /hm2时还是上升,当种植密度在6.90万株/hm2是达到其峰值,种植密度继续增加时,产量即开始逐渐下降。

4.4不同种植密度与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关系

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关系可以根据EET=△WPWWUEGGY/EET,经过准确的计算得出结果。基于上述实验计算出结果,水分利用率的高低排位是6.90万株/hm26.10万株/hm25.30万株/hm27.70万株/hm24.50万株/hm26.90万株/hm2组的十分利用率最高,其与6.10万株/hm2组的差异不明显;5.30万株/hm2组与4.50万株/hm27.70万株/hm2的差异较小,但是与6.90万株/hm2的差异较大。

5.总结

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提供了较大的动力及劳动力保障,但是该情况也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储备带了较大的压力。价值我国耕地面积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减少。玉米作为我国许多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或者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提高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及保证其基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已经对于作物的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单位面积内玉米的产量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反而会有所下降[4]。上述实验在某地区进行,可以作为当地的玉米种植的参考。实验结果说明,在种植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是玉米穗的数量,但是在种植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的百粒质量。而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其他许多学者的实践与该结论一致。当然,该实验也结果也收受到了实验当年降雨量、气候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误差。需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实验。当地农民在种植玉米可以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整,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及性状的目的,增加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常建智,李彦昌,王小星,闫丽慧,张同香,张素芬,王志红.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09)34-37.

[2]李磊,马超,卫丽,尹钧.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相关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32-34.

[3]黄强,郭媛贞,陈海玲,陈芝,林华煌.不同种植密度对华甜玉3号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1(08)28-30.

[4]徐晓梅,陆雪珍,潘春丹.种植密度对“雅玉青贮8号”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127(02)156-158.

发布日期:2015-12-13 13:54:53  已经浏览 12773 次
版权所有 © 《甘肃畜牧兽医》杂志社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