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与经济》杂志 | 主管单位: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ISSN 1005-0183 国内刊号:CN 45-1188/D 邮发代号:48-71 |
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龙源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
|
|
浦东新区投资环境改善的法制建议 摘 要 翻开浦东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优惠政策史。现在,这些优惠政策大部分期限已到,在优惠政策逐渐到期失效的情况之下,浦东新区势必要依托既已形成的产业集中优势,在继续保持区内优良投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鼓励体制创新、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来弥补企业上升的成本,通过自主创新、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来继续保持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 关键词 浦东新区 投资环境 一、探索建立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虽然目前浦东已初步建立起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①],但在政府职能上仍带有一些历史遗留的弊端,如全能型、经济建设型特征,以及政府主导发展的痕迹比较明显。因此,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要继续深化,转变经济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浦东建立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在于强调“综合”,着眼于纠正以往过于注重经济方面改革的偏差,而从长远看, 浦东新区推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大的意义是在于规避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中容易出现的决策风险、道德风险和社会风险。因而,在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卫生等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加强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探索财政投入方式的改革,为社会提供更优化的机制和方式,提供更多高效且廉洁的服务,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优质国际直接投资并利用好外资的重要途径。 (二)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精简政府机构 “小政府”不能只停留在“精兵”的层面上,还需要进一步“简政” ,精简行政机构,适当逐步转移原本政府过多干预的职能,调整原有的经济职能,相应也要承担起改革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实际上在承担政府事务现状的重任,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宏观管理上,实现以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真正实现新区“大社会”的发育。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构筑科技和人才高地 (一)完善社会中介服务功能 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是浦东新区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前提。浦东目前社会中介组织还不够发达,应该努力促进一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运作,转移许多原先由政府机关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构建与“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相匹配的社会自我调节体系,使政府管理更加精简高效,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宏观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水平[②]。政府应对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确,还要监督和协调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过程,但不能介入社会中介组织的具体活动,应保持中介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使其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社会中介机构的兴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浦东第三产业的发展,浦东才能以社会中介机构为媒体,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率的服务。 (二)提升科技和人力资源层级 随着浦东由基础建设向功能开发转移,经济发展与全球的联系更加密切,各类经济特别是外资企业、第三产业等对人才结构的优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浦东应不断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兴办“三资”企业为渠道,以张江高科技园区等重点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吸引外国专家、外籍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海外留学人员进入浦东工作、开展脑力服务或到浦东创业,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到浦东进行技术交流,从而促进浦东本土人才素质国际化,提升浦东科技和人力资源的层级,推动浦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态区 (一)节约资源,降低商务成本 浦东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决定了只有570平方公里的浦东不可能靠拼土地等自然资源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③]。针对浦东目前土地资源紧张、商务成本不断攀升、政策优势逐渐丧失的前提下,应加强以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的“环境招商”的思路,以优良的环境、优秀的服务弥补资源缺乏、商务成本上涨的劣势。不断探索集约化用地的开发新机制,对于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金融服务中心、银行卡产业园等功能性项目集中的区域,集中规划,加强对土地、厂房、楼宇、总部园区等招商引资资源的开发和储备。制定相应政策和监督机制,避免项目用地过大、由于资金等原因导致土地长时间被闲置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合理调整用地的空间和类型结构,掌握好用地节奏。 (二)建立环境友好型新区 建立环境友好型生态区不仅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目标。浦东应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禀赋[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托“自主创新”进行“内源式”的发展。大力促进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坚持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鼓励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建设新区内的产业生态链接和新区与周边城区的产业链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利用。 注释: 发布日期:2011/10/18 16:12:13 已经浏览 15291 次
|
版权所有 © 《法制与经济》杂志社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